宋朝之前中国的槟榔产量不大,品质低劣,达官贵族所食用的槟榔多半是从东南亚的藩属国进贡而来,槟榔变成了高档的代名词。作为一种中药,在医疗技术尚不发达的时期,槟榔杀虫、消食和除痰的功能有着关键性的作用。尤其在被誉为“瘴疠之地”的岭南,无论是婚丧嫁娶的礼俗,还是社会交际,槟榔被看成待人接物的“灵药”。
数量众多的槟榔在大港口广州吞吐转运,让广州人养成了吃槟榔的习惯。这种风尚向外扩展,东至福建省的泉州府、漳州府,西达广西的桂林府、浔州府(今贵港)、柳州府,再远的还到达过中国的北方。《红楼梦》第64回就有贾琏跟二姐儿要槟榔吃的场景。
贾琏:‘槟榔荷包也忘记带来了,妹妹有槟榔,尝我一口吃。’
二姐道:‘槟榔倒有,就只是我的槟榔从来不给人吃。’
贾琏便笑着欲近身来拿。
宋代地理名著《岭外代答》里的广州城“不以贫富长幼男女,自朝至暮,宁不食饭,唯嗜槟榔。”可见槟榔当年被多少人喜爱着。但从民国时期开始,嚼槟榔的风尚有了变化。
明末清初,湘潭人民因反抗清朝被屠杀,一时间横尸遍野。一个安徽的商人从老僧那学到了嚼槟榔避秽的净域之法,带领大家解除瘟疫,重整家园;乾隆四十四年(1779年),湘潭人因为瘟疫纷纷患上了臌胀病,县令分发了槟榔才扭转了局势。从此嚼槟榔的习惯就一直稳固地流传了下来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湖南槟榔看湘潭
同样是槟榔,但台湾的槟榔“清凉”了不少。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,台湾省级道路上出现了泳装小妹向来往司机兜售槟榔的场景,当地人管她们叫“槟榔西施”。虽然这种促销方式略显媚俗,但正中了底层劳工消费者的下怀。当时的台湾经济正腾飞,很多原本在家乡务农的原住民与汉人涌入了城市,开始从事建筑和基础加工等枯燥的体力劳动。火辣的槟榔西施就像他们嘴里的槟榔一样,提神、生津止渴、舒缓情绪和压力。一时间,这样的销售模式火遍了整个台湾。越来越多的美眉投身槟榔行业,赚得盆满钵满。时过境迁,有台湾的青年抱怨到:“环岛两天,整个南部骑下来,看到的槟榔西施年纪几乎可以当我妈了,但我记得小时候不是这样子的啊!”
所以到底是谁先爱上的槟榔呢?
auto.buymm.cn auto.oiba.cn autos.hddaily.cn autos.acnews.com.cn auto.vpgq.cn autos.cuanpo.cn i.ronghuidata.cn wap.0351k.cn |